以前在農村,種地是幾乎所有農民解決吃飯和增加收入的唯一途徑,那時候受限于技術和資金,很少有從事別的項目的。如今隨著農村改革和農民致富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民不再僅僅依靠種地了。有的外出打工,雖然不穩定,但起碼一年下來少則五六萬,多則十幾萬。
而有一些比較有勇氣的,甚至四處籌借資金,用于養殖創業,很多從中賺取了人生真正的第一桶金。筆者了解到,在當地從事養殖的也不少,有養雞的、有養鵝的、有養豬等等,而且還有一定的規模。
我們知道,我國除了是人口大國,也是農業大國,還是養殖戶大國呢。事實的確如此,不少人已經從養殖中改善和提高了生活水平,可以說成為目前唯一的收入來源了。
農民養殖賺錢是好事,這也是國家想看到的,畢竟農民生活好了,才是農村改革的根本。
不過近年來農村養殖業也出現一些弊端,比如說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污水亂排亂放,可以說是部分農村污染的源頭之一,嚴重影響了農村發展和農民的生活環境。
對此國家因地制宜的出臺禁養政策。不過也有養殖戶不懂,問到是不是全面禁止養殖了,誰養會罰誰拆誰嗎?
其實,國家出臺禁養令,并不是一刀切的,只是針對不合規定的養殖戶,并不是說在農村要全面實行禁養,農民切不可輕信傳言。專家指出,主要涉及到3類養殖戶,也被點名屬于禁養名單里的,希望其中沒有你。
1、未按照要求整改或者達不到環保要求的農村禁養出臺其一就是為了減輕污染,那么開辦養殖場,首先就是要符合環保的要求。比如說購置環保設備是否達標,污水等排放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取得相關的養殖場開辦手續等。那么不符合以上要求的,就不能在進行養殖了。
2、在已經被劃為禁養區范圍內養殖的
養殖也是有規定的場所的,在城市肯定不能在市區,在農村也不能靠近村子,這是為了避免養殖給居民生活環境和身體健康帶來影響。
而且還有一些地方,比如說環境保護區、水源保護區等,這些都是重點嚴查區域,也是禁用區域。如果還繼續在這些地方養殖的,即使村委通過審批了,最后還會被查封。
3、使用特殊“食物”的
畢竟養殖的雞鴨鵝、豬牛羊等,最后都會生產出食品,進入人體使用的。所有都會嚴格檢測防疫是否達標,是否出現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對于違法使用激素以及其他有害物質的,將被嚴查,嚴重的追究法律責任。
總的來說,國家加強養殖業整頓,對農村和農民來說,長遠還是有利的,畢竟農村青山綠水還是需要農民共同努力換來的。對于從事養殖業的來說,最好還是購買達標的設備,符合環保要求,不要心存僥幸。
不然最后違規被罰款,甚至養殖場被拆除了,就得不償失了。那么對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